2024年10月9日日语学院(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党总支理论中心组开展了专题学习。主题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总支理论中心组全体成员参加了学习,辅导员连冠宇列席。学习由党总支书记郭华伟主持并领学。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入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要求,为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学习的基础上,中心组讨论了学院(中心)党总支部署的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六方面工作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理解、把握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压实工作主体责任,建好基本信息台账;三是对新职工入职、新生入学、出国留学学生行前等关键群体、关键节点的教育引导,掌握动态;四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师生交流融合,加强正面引导,守好宣传阵地,严把宣传政策关;五是关爱特殊群体,了解少数民族学生、边疆地区学生、贫困生的现况和实际需求,及时帮扶;六是依法依规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维护校园稳定。
经过广泛讨论、深入交流,中心组各位成员分享了各自的学习体会。
日语学院(日本学研究中心)院长(主任)周异夫指出,我们要深入学习中央精神和相关文件,在充分的理解和领会的基础上把相关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落实好是最关键的,我们要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这需要我们不仅要多学习,更要多思考,并通过工作实践不断加深理解。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的动力和成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常务副院长(常务副主任)徐滔、副院长(副主任)熊文莉、副书记张阳、教工党支部书记宋刚、辅导员连冠宇均深刻感受到民族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中国56个民族,各民族间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存在差异; 如今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同时外部势力通过多种途径试图影响我国的安全稳定,对我进行渗透和干扰,在这种复杂的形式下,做为高校老师如何进一步增进各民族的团结,通过教育引导,培育和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坚定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至关重要。
副院长(副主任)费晓东,作为外事工作的负责人,他谈到对于出国留学的学生群体在重视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方面教育,强化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防止他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迷失自我。通过行前教育以及出国期间的全程管理,建立健康的心态、减少文化冲突带来的心理压力、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党总支委员、办公室主任、日本学研究中心图书馆馆长刘金辉强调,图书馆作为学术资源的集散地,是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场所,应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加强图书文献方面的意识形态防范显得异常重要。我馆坚持实行对采购的图书、期刊等资源进行规范、严格的审查机制,确保内容的正确性和适宜性。如有发现存在意识形态隐患的图书,及时了解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郭华伟总结时指出,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高校的民族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是长期、复杂、系统的工作,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积极引导各民族师生树立共同体理念,承担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重要使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